台中一中之地景作標,圖片來源local wiki台中一中辭條
這個子計畫的重點是從創用新工具思考如何利用數位科技支援人文研究,以進行深層的文學美學研究議題探討。文學地景涉及了作家的再現,自然地景因為作家的書寫擁有了文學性,而在於書寫地景中,進行自我情感與意志的涉入,理性與感性的反詰,使風景感染主體自我的記憶與美學。然而,被單一作者以記憶美學篩瀝的「文學地景作品」,是全然鏡像或是一種區隔雜音性的作品?因此,網路數位世界能提供連結與多媒體呈現的功能,將可透過多元資料的交互參照而避免單一論述進行,立體化呈現一地景的感覺傳統。在反思「詞條」、「區域」的地方知識概念下,以在台灣地理中具南北交流樞紐意義的台中市為對象,探述LocalWiki對台中市文學地景的知識建構。由於LocalWiki群/共寫特性,使得傳統受時空人力侷限的詞條採集,將可以透過網路吸納區域居民、知識份子上網進行共寫。在這個子計畫融合「人文─數位」與「人文─地理」兩個思索路徑,探討跨媒跨文體意識,也善用數位化的地誌工具共構更新效能。這個子計畫在第一階段的預期執行成果為:
- 採用開放平台進行文學地景類型文本的收集與發生,探討平台對多元類型的高度容納性,以及平台鏈結資料的幅度及共時、歷時性上存在了怎樣的意義張力,而甚麼使平台資料內的空間經驗成為可能。
- 建構文學詞條與區域地方感的組織,探索如何在「凝詞」、「詞組化」與「插標動作」這一系列動作中貫串各類型資料,遣動「排除」、「選擇」、「組構」等修辭修繕而成的詞條詞組對真實性的影響,以及是否會造成對文學地景指涉的磨損。
- 在文學地景上交織出對地方的願景,各主題內容也將提供其他子計畫規劃成為各種形式之行動導覽APP。
「數位網路與地方知識:LOCALWIKI對台中市文學地景的知識建構」此一計畫的之研究目的,在於透過LOCALWIKI此一Web2.0數位平台運用,建構出台中市文學地景的地方知識,並從中掌握LOCALWIKI的操作技術與優先權,進而形塑台中文學之集體認同感,並將台中市文學環境拉向國際性之層次。
在第一年的期程之中,本研究團隊預定之工作目標,主要為下列三項:
一、進行實際田調,並嘗試與台中相關文史團體合作。
二、進行LOCALWIKI介面功能持續的觀察,以及進行開發使用者共構運作之模式。
三、針對田調與文獻所呈現之台中文學地景知識特性設計對應之詞條格式,並進行實際插標。
而具體執行成果,可分為四項,詳述如下:
一、在整體計畫歷史系孟祥翰教授支援、指導下,執行團隊完成分組田調,另外並與「寫作中區」與台中文學館之執行委員完成初步接洽。
二、設計LOCALWIKI之帳號申請與插標的SOP流程圖,以便利使用者入門並增廣使用可能性。其中詳細SOP流程圖,可見於下:
圖一:LocalWiki 帳號申請與插標SOP流程
三、以史料文獻以及田調成果,進行台中文學地景LOCALWIKI之建置與插標。目前已建置「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平台,平台透過系統內在詞條之組織,可以在首頁呈顯整個台中市文學地圖,並且以「Some interesting pages」、「Explore nearby
regions」方式,一方面摘錄呈現建置頁面中有趣、值得優先檢視的重點詞條,另一方面則以「台中市文學地景」為核心,呈現周遭相關的大型詞條頁面。當然,在首頁也提供搜尋系統中所有詞條。
圖二:「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首頁圖
「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平台,目前已累績48筆詞條,分屬於十個台中重要文學地景,以及九條「走讀台中-跟著作家去旅行」活動所推薦的文史旅行路線。首先在文學地景詞條插標方面,群寫的詞條內容,基本上包含「地名」、「作家作品描述」、「實際地景狀況」等文字敘述,以及現地田調的照片。至於各詞條之參與群寫的建置人數,亦可以下列之統計表呈現,能體現「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在擴展使用經驗之成果。
表1:「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2015.1所統計詞條參與群寫建構人數表
|
||
序號
|
地點
|
人數
|
1.
|
台中火車站
|
8
|
2.
|
綠川東西街
|
36
|
3.
|
台中朝馬
|
4
|
4.
|
大肚山
|
8
|
5.
|
第一廣場
|
4
|
6.
|
台中第一高級中學
|
8
|
7.
|
台中公園
|
12
|
8.
|
東海花園
|
4
|
9.
|
懷恩中學
|
4
|
10.
|
中央書局
|
4
|
圖三「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所建置的詞條頁面
圖四「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所建置的詞條內容
其次在文史旅遊導覽路線方面,也吸納「走讀台中-跟著作家去旅行」活動的具體成果,將九條由作家或文史工作者所規劃的文史旅遊路線,建置於「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上,讓詞條群寫的參與者,能夠依循專家建議,實際踏查、撰寫詞條,進一步豐富詞條插標的站點與內容。
圖五「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所建置的文學地景導覽路線圖
特別是檢視圖4可以發現其中已具有分區路線的雛形,且路線運動路線也具有合理性,不會呈現如前述文獻探討中《走讀台灣—台中市》中「日據時期建築風情」路線,所存在路線交錯重複,無法合理串連的問題。就此基礎,可以於下一期研究中,再進一步重新審視《走讀台灣—台中市》之路線,予以重新規劃,建置於「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之平台上。
四、透過「台中市文學地景LOCALWIKI」插標大輪廓地圖,可以發現其中已經能呈現出詞條的點、線、面之地圖空間性。若就台中市行政區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其中初步建構之成果,已完成中區-西區-西屯區為初步帶狀,相關分區中的內在線狀,以及東海花園、台中車站、一中街的核心地景共構插標成果。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