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文化旅遊與文學旅遊行動服務模式研究與實作

這個子計畫的重點是從人文社會科學反思融入生活脈絡的數位科技,探討文化旅遊應如何符合時代潮流善用科技整合創造新的附加價值,並依據遊程設計相關理論進行合宜規劃,發展出服務平台及手機應用App。本計畫也將針對旅遊動機、旅遊體驗、旅遊滿意之涵意、理論、相關研究進行探討,透過設計的觀點,以創新的數位載體來進行文化旅遊之服務,並探討創新的數位科技引入而形塑出的新的旅遊文化及未來發展脈絡。這個子計畫在第一階段的預期執行成果為:
  • 基於子計畫「數位網路與地方知識-LocalWiki對台中市文學地景的知識建構」所探討的文學作品與文化場域相互結合而發展出的文學旅遊脈絡,進行相關規劃,預計在下一階段才能展開創新的文學旅遊行動導覽模式之實作。
  • 基於子計畫「城市變遷與地方記憶-從大墩街到台中市的數位再現」會將許多關於台中的歷史資料與圖片整理Historypin平台上,將是最佳的文化旅遊素材,預計可以在此階段就有系統雛形,但是完整的文化旅遊行動導覽內容與功能則在下一階段才能完成。
  • 參考國外發展文化旅遊之應用,善用政府開放資料也是一大重點,而美食文化一向是國際間對台灣文化最為嚮往的,基於「文化導引觀光、觀光充實文化」之目標而著手規劃此一加值應用,在此計畫,將會提出一套結合QR code運用且極具創意的美食文化介紹機制,資訊是基於觀光局、外交部以外文介紹美食文化的開放資料為主。
  • 歐美國家在提昇文化旅遊服務方面也會更重視交通方面的配套資訊服務,在此計畫也將提出一套結合台中最新推動的BRT與iBike大眾運輸,以及將文化景點導覽資訊服務整合成為更貼心的個人化(Customize)或在地化(LBS)服務模式,創造出能讓旅遊者更滿意的優質服務。
  • 實踐智慧型情境感知之旅遊導覽之概念下,此計畫將探討中興校園及周邊人文生態深度旅遊導覽服務模式的實作,以中興大學校園內豐富的人文與生態為主題,由相關領域的老師投入研究擬訂合宜的導覽內容,再逐步建立於雲端資料庫,並進行情境感知的導覽APP開發。
  • 也將針對校園內的一些公共藝術品以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發展出更生動的導覽方式,讓使用者可以對於公共藝術品有更深入的認識,透過這樣的導覽服務就能將校園變成擴增實境博物館(AR Museum)

「創新的文化旅遊與文學旅遊行動服務模式研究與實作」,則側重於導覽型APP之開發,內分四個子題,首先是橫向連結計畫一、二的工作成果,由台中歷史與文學兩個角度切入,建構台中城市深度旅遊APP系統。其次是,以觀光局、外交部外文介紹美食文化的開放資料為核心,結合QR code的運用,設計向外籍旅客介紹台灣美食的與文化的APP。第三課題是應用在地化(LBS)服務整合地理空間資訊,以支援數位人文研究,提供個人化遊程景點導覽資訊,並結合臺中地區積極推動之大眾運輸服務─iBike,開發出電子地圖式介面之APP,完善的交通方面配套資訊服務。最後則是以中興大學校園及周邊豐富的人文生態景點為主題,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擬定導覽內容,建置雲端資料庫,並透過iBeacon微定位技術,開發出具有情境感知功能的深度旅遊導覽APP

圖一歷史記憶與文化場域的數位再現雛型系統的規劃

此平台上所建立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場域之數位再現,也是極佳的文化旅遊素材,目前已如預期目標就這些素材完成雛型系統規劃,如下圖所示,其中特別的是也都有到現場拍攝的720度全景照片將會在下一階段製作結合Google街景與自訂實景之APP導覽技術,以及更完整的功能設計。

圖二讓外國旅客愛上台灣美食與文化的App

在參考國外發展文化旅遊之應用,善用政府開放資料也是一大重點,而我們評估後發現其中最有機會能發展出創新的加值應用就屬美食文化方面。在台灣的常民文化中,逛夜市吃小吃是許多臺灣人的最愛,而且外國人也說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旅遊網在2014年公佈的台灣十大強項,第一名就是夜市美食,而且還覺得台灣美食多,餐廳的設計主題風格多元,也是排名第二的強項。而要讓國際旅客能好好深入認識台灣的美食文化,以英文為主的資訊服務就是必要的,而這方面正好有政府開放資料的資源可引用,再加上如下圖所示本校以往累積的一些台中美食文化英文介紹文案,所以在此計畫也將納入美食文化旅遊加值應用,提出一套結合QR code運用且極具創意的美食文化介紹機制,資訊是基於觀光局、外交部以外文介紹美食文化的開放資料為主,店家在本計畫建置的平台上將其菜色的QR Code印到菜單上,無需自行翻譯就能以簡單又低成本的方式將美味料理透過手機APP介紹給外籍旅客有更多認識。

Taichung iBike App

歐美國家在提昇文化旅遊服務方面也會更重視交通方面的配套資訊服務,在本子計畫也開發出一套結合iBike及文化景點導覽資訊服務整合成為更貼心的個人化(Customize)或在地化(LBS)服務模式,應用Google map API開發出電子地圖式介面之APP,針對喜好人文探訪的遊客,進行深度旅遊的規劃與推薦,並建立與文化部所提供之開放資料(Open Data)的鏈結,即時提供藝文活動資訊,引領人們深入了解臺中地區人文特色。

興福人生小旅行App

在實踐智慧型情境感知之旅遊導覽之概念下,本子計畫團隊探討了中興校園及周邊人文生態深度旅遊導覽服務模式的實作,以中興大學校園豐富的人文與生態為主題,由相關領域的老師投入研究擬訂合宜的導覽內容,再逐步建立於雲端資料庫,並基於iBeacon微定位技術進行情境感知的導覽APP開發。另外也實驗針對校園內的一些公共藝術品以擴增實境發展出更生動的導覽方式,下一階段將有機會將校園變成擴增實境博物館。


畫作前期實際測試AR效果

由於第一階段研發期程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上述系統開發後需要進行更充分的測試及修正才能公開,故有部分App尚未上架至Google Play平台。在下一階段,除了開發更多文化旅遊相關App之外,也會持續推動前述成果的推廣與使用者意見調查,以期改善功能設計與資訊品質。

0 意見:

張貼留言